剛開始接觸咖啡,是因為工作需求
那時是在餐廳做廚房工作
可能因為工時很長需要提神
( 餐廳工作,常常一天工時最高會達12小時 )
也可能是感覺,喝咖啡是一件很時尚的事
( 請腦補坐在陽光撒落靠窗的座位區,拿著一本書隨便翻,然後不時的啜飲咖啡 )
那時,一天3杯大杯冰美式是基本配件
而那時,對咖啡的風味也沒有太多追求
只要苦,就認為是好咖啡 ( 好傻好天真 )
隨著年紀漸增
對咖啡的接觸漸廣
開始有了更文青的需求
就是手沖咖啡
而口味也從越苦越好
轉而開始尋求,精確的香氣、喉韻及口感等等
以我個人而言
我喜歡咖啡在口腔,充斥著花果氣息
在舌尖撫過時,是柔順的乳脂感
滑落喉嚨,會微微在口腔分泌唾液的明亮酸感
因為有著需求
所以我開始蒐集咖啡風味資訊
一方面,希望能精準喝到喜歡的味道
一方面,也是避免踩雷
而整理了一些杯測資訊
味道的追求,可以從產區、處理法跟烘焙度一窺端倪
以產區國家來說,大致可分為非洲、中南美洲跟亞洲產區
非洲國家及風味如下 :
肯亞 : 香氣偏花香、莓果、柑橘,口感醇厚飽滿、酸度豐富
坦尚尼亞 : 香氣偏水果、巧克力、紅酒
烏干達 : 香氣偏香橙、果香、茶香,口感輕盈
盧安達 : 香氣偏花香、焦糖、柑橘、檸檬、橙香,口感是細膩的甜味
中南美洲國家及風味如下 :
瓜地馬拉 : 香氣偏巧克力、可可、太妃糖、堅果,口感醇厚
宏都拉斯 : 香氣偏堅果、巧克力,味道飽滿甜美、果酸溫和
牙買加 : 香氣偏奶油、巧克力、堅果跟香草,口感溫和、明亮豐富及甜感重
巴西 : 香氣偏焦糖、奶油、堅果、、麥牙跟巧克力,酸值低
祕魯 : 香氣偏花果香、堅果、巧克力、口感柔順細膩且平衡
亞洲國家及風味如下 :
台灣 : 香氣偏李子、葡萄乾、紅酒、草莓、紅糖、堅果,口感醇厚
海南島 : 香氣偏輕微果香、可可跟焦糖,味道豐富濃郁、口感滑順
埃塞俄比亞 : 香氣偏花香、水果、巧克力、柑橘跟香料
葉門 : 香氣偏紅酒、小荳蔻、巧克力、水果、肉桂跟香料,味道濃郁飽滿
雲南 : 香氣偏水果香氣、紅茶、堅果,口感芳香回甘
泰北 : 香氣偏焦糖、香草、堅果、可可,油脂濃郁豐富
越南 : 香氣偏巧克力、焦糖、堅果跟香料,味道濃厚
印度 : 香氣偏荳蔻、丁香、胡椒、熱帶水果跟堅果,口感較辛辣
印尼 : 香氣偏香草、巧克力、堅果跟香料,口感濃郁樸質、酸度溫和
爪哇 : 香氣偏堅果、麥芽、巧克力,味道明亮、甜美和醇厚
巴布亞新幾內亞 : 香氣偏果香、甘蔗、堅果,油脂豐富並帶有異國情調
馬來西亞 : 香氣偏巧克力和堅果,口感濃厚餘韻悠長
所以總結而言
非洲的咖啡豆,大致上水果香氣明顯、有的會有濃郁紅酒香,酸值也較高
中南美洲的話,大致上偏向堅果味,花果香氣較不明顯,酸度較低、但口感濃郁
而亞洲,則偏向木質香氣、藥草香氣、堅果跟巧克力,口感濃郁回甘
現在時間凌晨1點30分
咖啡風味就先依產區整理到這裡
下回
在繼續依處理法和烘焙度做風味介紹